
自2020年8月開始,國內成品紙(文化紙、包裝用紙、生活用紙)頻頻提價,截至目前,主要包裝用紙、文化紙產品的價格仍在大幅上漲,給產業鏈下游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造成極大影響。
為了取得相互理解,構建產業鏈公平貿易和有序市場秩序,維護產業鏈合理、合法利益,2月5日,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上海市包裝技術協會、上海市報業協會、上海出版社經營管理協會、江蘇省印刷協會、浙江省出版協會、浙江省印刷協會等兩省一市相關協會舉辦“紙張價格大幅波動、相關各方如何應對”研討會,共商解決方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健康發展。

從2020年6月開始,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低迷后,白卡紙價格開始持續、快速領漲,開始第一波上漲。
數據顯示:常規白卡紙的價格從2020年6月的5400元/噸,持續漲至2021年1月的7700元/噸,漲幅達43%,達到2013年以來的高點。數家規模不一造紙企業,行動卻“整齊劃一”,漲幅、理由等如出一轍,一家白卡龍頭企業財報預計2020年實現凈利潤8.3億8.5億元,同比增長514%~534%,這一輪白卡紙是名副其實的領漲品種。
同樣在這一輪,箱板紙、瓦楞紙、銅版紙、雙膠紙等紙種的價格也有上漲,但漲幅基本在20%上下,與白卡紙有明顯差距。
進入2021年,紙張價格開始了第二波上漲。1月21日前后,前期漲幅相對溫和的銅版紙、雙膠紙強勢補漲。數家文化紙頭部企業,紛紛發布漲價函,且都是“一函兩漲”:1月底或2月初漲一次,3月初將再漲一次,第一次漲幅有的是300元/噸,有的是500元/噸,第二次則統統將上漲500元/噸。1月24日前后,第一波行情的領漲品種白卡紙再度“起飛”。主要生產商遙相呼應,同樣是“一函兩漲”。
經歷了長達半年多時間的持續上漲,已給印刷包裝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不能有效調控,將對整個印刷業帶來嚴重的大面積影響。在出版產業上,圖書、教材印制、發行等造成直接影響。
綜合各方分析,業內認為本輪紙張價格連續暴漲,有原材料成本上升、造紙行業產能調整、紙廠限產控價、疫情之后的價格修復需求等市場因素,但從漲價幅度、方式、集中發布等來看,也有供紙方獲利需求強烈、抱團漲價的主觀因素和現實表現。

如何看待2021年的紙價走勢,及其可能給印刷圈帶來的影響?
-
首先,如果需求端不出現大的波動,紙廠主動向下調整價格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
其次,如果紙價繼續上漲,對印刷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成本上;
-
最后,如果漲勢過猛,很有可能引發印刷市場的分化與整合。
在疫情仍未消散的情況下,印刷圈和下游行業的發展仍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當下,產業鏈需保持必要的理性和冷靜,合作互利,是確保產業鏈生態圈良性持續發展的基本市場法則。
兩省一市行業協會建議:印刷行業應盡快探索建立起跨區域、共享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紙張采購供應體系,積極、主動、共同來應對紙張市場的變化,改變目前這種被動應對的局面。廣大的印刷企業要在這一特殊時期,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調整經營策略,適時的動態調整庫存,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能力、改進工藝、提高技術、降本增效,開源節流。
一方面產業鏈上下游行業協會要加強聯系溝通,形成有效的對話平臺,按市場規律、按法律規范共同維護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印刷行業協會應該實事求是的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行業企業的呼聲,請政府有關部門關注行業的嚴竣形勢,規范上游企業增強自身意識和依法合規經營。
春節過后,兩省一市上下游將進行第二次研討會,邀請更多造紙企業參加,希望形成更好的新的解決方案,共同維護產業鏈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