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紙價瘋漲,下游企業利潤被吞噬,抱團求破原材料困局
發布日期:2020-12-21; 點擊率:
隨著經濟的復蘇,市場需求上升,造紙行業近期迎來漲價潮,各大紙廠紛紛提價,推動造紙行業基本面加速恢復,行業景氣度也有所回升。
潘雪蓮是廣東一家紙制品加工廠的采購經理。談起今年下半年以來的紙價上漲,她表示,“從7月開始,上游的造紙廠就不斷在漲價,白卡紙、瓦楞紙等所有品類都在漲,我們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到兩張漲價通知單。”
進入12月,東莞市成益紙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曉婭仿佛一直在面臨紙價上漲的壓力。“下半年以來,每個月都會收到上游紙企的提價單。這幾天,造紙廠的提價通知單又要發過來了。”對于紙價的上漲,王曉婭已經司空見慣。
王曉婭的另一個身份是東莞市造紙行業協會的會長,她分析,下半年以來,造紙行業下游需求持續復蘇,而因為環保及外廢禁令等原因,上游造紙企業的產能受到了影響,這些因素都支持紙價持續上漲。
數據也顯示,11月國廢黃板紙均價為2134元/噸,月環比上漲1.08%;國廢書本紙月均價為2044元/噸,月環比上漲4.98%;國廢報紙月均價為2520元/噸,月環比上漲5.97%。
在需求端層面,2020年1月,我國發布最嚴“禁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使用。2021年起直轄市、省會等地區商超、藥店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等領域將率先禁塑。在塑料包裝限制使用的背景下,多家下游消費企業尋找塑料代替途徑,以紙代塑為其中的重要替代方向,這也將進一步刺激紙制品的需求。
在原材料漲價的倒逼下,下游企業也開始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借此實現突圍。
為了緩解企業的成本壓力,有的行業協會也正在探索集體采購模式。通過企業抱團的方式,共同采購原材料,這樣會有更大的議價權。
去年,林青在東莞打造了一家包裝產業園,目前該產業園已經聚集了10余家包裝企業。設想是將此前傳統的中小包裝企業聚集起來,由產業園出面統籌這些企業進行集中生產和管理。
林青介紹,很多中小包裝企業面臨環保不達標、生產不規范等問題。“通過打造產業集群,不僅可以通過集中采購降低企業原材料成本,還能在技術支持、生產管理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幫助。”
王曉婭坦言:“通過抱團采購增加議價能力,對于企業來說只是短期之策。長期來看,企業要想在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實現突圍,最重要的還是要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不斷進行產品的創新。”
今年以來,凱勵電子就明顯加快了新產品的研發步伐。易建軍介紹,“我們希望能盡快推出新產品,這樣就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緩解原料成本上漲壓力。”